2009年10月15日 星期四

對OSI的個人認知

對osi模型的認知整理

  • 各種通訊協定太過繁雜,osi提供了一個大家可以參考的骨架
  • 各層間彼此獨立(如某層有做修改,並不會影響到它層),上下層間又有一套溝通的機制
  •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
  • 對於模型的認知,對於網管工作會有相當幫助
實體層(physical)
主要規範了使用什麼樣的網路設備,光纖、cable、雙絞線、網卡、數據機等….,硬體製造商需根據此區的規範來製作

資料連接層(data link)
說明資料需以「訊框」(frame)的形式來傳送,以及如何判定mac位址等 此時frame有一個 mac位址碼及封包監測值 確認物理資料準確地傳輸

網路層(ip)
說明資料以封包的形式來傳送,來源位址及目的位址的確認以及路由的選擇等,讓封包選一個最佳路徑來傳送

傳送層 transmission
開始傳資料了,定義如何安排封包的大小,以及判斷路由的緩衝區是否已滿等工作 做封包打包及拆開的動作

會談層 session
發出連接的請求,資料都傳完後,再跟對方電腦打個照會

表現層 presentation
翻譯官的工作,如將ascii和edcdic碼的轉換

應用層 application
各式tcp ip家族的相關協定都在這,如ftp,http,telnet等,決定什麼形式的資料以哪個埠口送給哪個應用程式,如ftp資料預設以port21作窗口,傳給如cute ftp之類的軟體
應用層是整個 OSI 模型的最後一層﹐它定義了應用程式是如何進入 OSI 模式,但它自己並不屬於應用程式。

Ps.以上僅為個人整理,沒有經過嚴謹的資料蒐集、引用,所以有錯或不甚完整的話,no mind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你好:如果覺得我的文章不錯,記得留言完後幫我按個google+1哦!